第613章 智慧-《自2008的重来盛年》


    第(2/3)页

    “这话不能去说给张朝阳听啊。”温晓光还开了个玩笑,三人都乐呵笑着。

    王晓明讲“我最后说吧,温总,我要听听他俩想要达成的效果是什么。”

    付与萱领会意思,开口道“我还有一件题外事,我觉得微信支付这个名字得换掉,最早它是一款支撑各o2o平台的支付工具,这么叫没问题。不过我们显然是要拓展更多的领域,再使用这个名字,不太适合。”

    “对外会让人误解,对内,许多员工就是觉得我们是微信的一个子工具。然而温总的意思是借此培育出一家新的公司,所以才在微拓之外独立设个公司。”

    “批准。”温晓光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步,“所以我说我们的规模会越来越大。那改成什么名字?”

    付与萱说“这个温总来定,或者我们拟几个给您选择。另外我也不是越俎代庖,或者想给自己抢项目,贺楠也在这,微信有些臃肿的问题已经很明显,那么新提的一些东西,显然是不适合在微信上实现。”

    “但微信支付app还很轻便,而且将来许多的事情都需要走支付这个环节,比如生活缴费,这是没有道理在微信中添加的,这个应该直接交给我们,甚至于包括你说的智慧城市一些的内容也该交给我们。”

    她的意思是,微信还是要作为一个纯粹的社交软件。

    而‘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应该依托微信支付app。

    “本来也是这样的。”温晓光说道,“我和林总谈过,包括文博也早就和我说过,微信不适合在继续增添新的内容。当然贺楠的智慧城市建议并没有什么问题,这个概念一直是有的,只是我们的实现方式具体是什么。”

    他这个老板的工作就是要协调各个人才。

    目前微信的这些人,不太有章小龙式的纯粹,不过温晓光有领导权,有什么不对劲,拦着就好了。

    这个时候,即便有想法也不好加在微信上,都要交给付与萱的。

    贺楠性格平和,他也没什么多余的想法,“我就是按照愿景提的,我认为温总那天说的‘做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有利的事’很精辟,再加上我自己的一点兴趣吧。”

    “我知道。”温晓光先肯定了,“智慧城市其实我了解过的。ib在2008年提出来,之后好几个国家的城市都在尝试推进,这也涉及到万物相联的物联网,我们国家学习接受的很快,我估计过不久就会有试点城市。”

    “不过贺楠,有一点我们要搞清楚,就是微拓这样一家技术底蕴还比较薄弱的公司,在完整的盈利模式扔在寻找的时候,不太适合去跟随这个趋势。当然我个人对此还算乐观,但我更喜欢从小处去解决。总的来说,就是咱们要关注,但是要谨慎关注。懂我意思么?”

    贺楠点点头。

    “与萱,你刚刚提的对,公司改名后呢我认为你要新加一个部门,就叫智慧生活事业部,智慧城市的概念比较大,而且硬件基础也有缺陷,但构建智慧生活的布局是需要的。”

    “所以咱们从小处着手,比如说生活缴费,还有我之前提过的公共交通实时跟踪,另外,咱不有二维码技术么?公交刷卡以后改成刷二维码,找个小城市先试嘛,这些都叫智慧生活。”

    付与萱笑了,“难怪你说公司以后的业务会太复杂,这样能不复杂么?不过这样一个一个做下去,把能做的做起来,总有一天,城市生活就会因为我们这群人而更便捷的!”

    话虽如此,但也要有一个整体框架,免得东打一耙西打一耙。

    “城市是一个系统的协作,它还是需要一个大脑去统领,不然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王晓明讲道,“其实听下来这些都要一个计算系统去支撑,目前我们正在推进的也是构建一个系统。”

    “数据到底怎么用于城市治理?”付与萱财务出身,这么前沿的概念,她的确是难以理解。

    王晓明给她举了个例子,“比如说城市的拥堵问题。咱们不是有高德地图么?高德地图现在想要为用户提供实时的道路信息,前方多少米拥堵,走哪条道不拥堵……然而微拓又没有卫星在天上飞,也拿不到全国上百个城市那么多的监控视频数据。”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得知道路状况,并告知驾驶人员前方的拥堵不拥堵呢?”

    诶,这是个好例子。

    温晓光抿嘴笑了笑。

    付与萱也在等着答案。

    “就是靠着智能手机和数据啊,只要用户足够多,我们就可以实时的将用户的位置、轨迹数据上传至服务器,那么高德地图团队就可以获得这个数据,而有了海量的实时交通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计算处理,就可以为用户提供路况信息了。”

    付与萱皱眉,“那不是不准确么?肯定有人不使用高德地图的啊。”

    王晓明讲“是这样的。这个本来就存在误差,其实大数据就是用海量数据分析用户行为模式,它不是数学题说计算出一个准确的结果,它是一个向正确答案趋近的过程。”

    “以高德地图为例来说,只要我们的计算能力越强、用户规模越大、数据量越充足,那么我们的计算结果就越可靠,提供的路况信息也就越准确。”

    “那应该很难吧?”

    温晓光插嘴,“你也可以理解为只要我们做成,其他对手就难以超越,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图软件,它需要云计算的支撑,需要能收集到大量数据。而且有些数据只在政府手里的,我们这样的大企业通过签署合作协议能获得数据,可创业者上哪儿找去?”

    王晓明也比较乐观,“导航在城市生活中一定是需要的,有微信,和政府的关系也不错,所以其实数据充足反而不是问题,而是能不能处理这个大数据的问题。”

    想想就头疼。

    所以说智慧城市比较难了。

    温晓光巴巴望着王晓明,“你也别怪我天天给你压力,怪贺楠吧,他天天给我压力。”

    贺楠也明白了,这个项目啊,老板不是反对,但客观条件有约束,咱也不能像孙猴子一样说变就变出东西来。

    但其实在坐的四位都清楚。

    那绝对是一个方向,而且适合微拓的愿景。

    只要做出来,微拓必定上一个台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