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配得上-《球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2/3)页

    所以到最后搞成了中国特色四不像。

    一方面举国体制,地方体育局的影响力还在,各地各自为政,青训制度依旧是重要的供血机制,这点又很像欧洲俱乐部。

    一方面仿造美国的商业联赛成为最重要的人才培养、磨练的基地,在战术、赛制、商业模式等各方面都模仿美国。

    结果,青训受到了社会环境影响,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层层筛选,把最精英的选出来。

    像当年八一队为什么那么强大,就是因为全国各地的部队,一层又一层的向上筛选,把最精英的球员统统集中到一起,能不强么?

    中国那么大,十几亿人,敞开了挑人才,还能挑不出适合打球的天才?

    问题就在于,市场体制下,反而不能敞开了挑了,青训的基础就受到了影响。

    而中国的商业联赛颇有点东施效颦的感觉,和nba一样弄全明星,搞季后赛,还有名不副实的所谓“选秀”。

    中国根本没有深厚的校园篮球文化和基础。

    基本就是一个山寨版的nba,但观赏性和竞争性大打折扣。

    球队为了战绩,都是以外援为核心,把本土球员当工兵。

    篮协为此还制订了各种限制外援上场时间的规则,还区分“欧美外援”、“亚洲外援”。

    还有为了强制各支队伍锻炼本土球员,在某个赛季推出了,季后赛球队可以从没进季后赛的球队里挑选两名球员入队(主要是国家队成员),这种违背市场规则,瞎胡闹的奇葩规定。

    再比如还有因为某短时间国家队不擅长破紧逼,屡屡被对手的紧逼防守弄得灰头土脸,所以在某个赛季规定球队在一场比赛中,至少有一节使用全场紧逼战术。

    这已经不是违背市场规则的,这压根就是违背篮球发展的规律。

    这种商业联赛,半商不商,很多时候都靠老板的篮球兴趣和球迷的篮球热情来支撑,形不成大的气候。

    在技战术上,更是落后于世界先进潮流,很少能看到在技战术上有什么发展和创新,停留在外援个人能力展和意志品质斗争上。

    这些问题想要解决,实话实话,没有20年到30年的发展,是不太可能有成效的。

    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的问题,也不是球员的问题,这是一个“势”的问题。

    势在我,则万事大吉,势不在我,则回天无力。

    如果要靠一个人来改变这个势,或者消除势的影响,除非这个人开挂。

    姚明只能算半个开挂的,带领中国篮球走向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辉煌。

    现在,真正开挂的人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