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 火炮(二)-《1627崛起南海》

    “冶金部门有办法解决这个技术问题吗?”陶东来望向工业部的阵营。    今天来的可都是穿越众当中从事相关行业的专家,为的就是能在出现问题时立刻进行现场答疑,尽快清理掉一些无法实现的方案。

    冶金方面的技术主管叫刘星礼,2oo7年中国冶金大学冶金工程工艺学院钢铁冶金专业毕业,穿越前在钢当现场技术员,正经八百的科班出身,也是执委会最为重视的专业人才之一,目前的冶金车间就是由他在挑头组建。这样的小问题自然难不倒他,便见他点点头道:“当然有办法,在工业生产上,一般都是通过电镀铅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这需要化工部门提供氟硼酸作为镀液才行。”

    化工专家乔志亚举起手来,用半生不熟的中文说道:“要制造氟硼酸,先我们得找到硼砂矿,据我所知那玩意儿在中国的主产地是在青海、西藏和陕西,我想短时间内我们大概还没法去占领那些地方。”

    人群中出一片叹气声,看样子这条路是被堵死了。不过乔志亚旋即继续说道:“但值得庆幸的是你们遇到了我这个专业人士,因为我恰好知道一些替代办法,比如汽车蓄电池常会采用的酒石酸钾钠镀铅和三乙醇胺镀铅,还有甲基磺酸盐镀铅、高氯酸盐镀铅、氨基磺酸盐镀铅……”

    “停停停,你先别说那么详细的技术名词,这屋里大半人都听不懂。”陶东来赶紧叫停了乔志亚的卖弄:“你就说说,有没有适合我们现状的,能大规模制造镀铅炮弹的加工方法?就说有或没有。”

    “有!不过……”

    “不过什么?”陶东来也有点着急了,这个技术问题能否解决,可是关系到穿越众未来火炮该走怎样的展路线,长远来看甚至会关系到相当多人的性命,由不得他不感到紧张。

    “不过得先给我建一间实验室让我完善这套工艺,毕竟我以前也没有实际操作过。另外就是我必须得提醒各位,这套电镀工艺在大规模加工的时候对电力的占用是非常大的,或许届时你们将不得不停下其他一些用电的生产项目。”乔志亚不紧不慢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行,没问题,这个事情我代表执委会特批了。”经过短暂的商议之后,陶东来立刻宣布了执委会的决定:“另外就是铅的问题,我记得海南好像也有铅矿?”

    宁崎立刻打开笔记本连接上大资料库:“没错,乐东和昌江两个地方都有,光是乐东那个铅锌矿的储量就接近十万吨,不过问题是我们短期内还没办法去那地方开矿。”

    “我们去不了可以雇人去,开出价来,让崖州那边组织人去挖矿石。”陶东来立刻就想到了解决办法:“而且我们自己还带了几百公斤铅……”

    “那些铅还得留着造步枪弹用。”宁崎轻声提醒了一下陶东来。

    陶东来一拍脑门,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了。目前的造炮计划只是一方面,制造燧枪,武装本土部队的计划同样已经列入日程,执委会手里这么点铅储备的确不能随便乱用。

    截止目前的讨论,都只是在理论上通过了制造和装备后膛炮的可能,确立今后火炮制造的展路线。但实际操作中基本不可能一步到位,造出众人刚才所讨论的那种火炮。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所有的穿越众当中,都没有人真正去制造过一门炮。包括作为武器专家存在的北美帮六人组,顶多只是亲身射过老式前装滑膛炮,知道一些火炮的技术参数,但对于铸炮工艺同样也是门外汉。于是讨论了半天之后,话题又回到最初还是得先铸几门技术难度最小的小口径前装滑膛炮来练练手艺才行。如果连滑膛炮都弄不好,那就暂时不要提什么全面装备后装式线膛炮了。

    先选择制作滑膛炮,这并不是唯一的理由,还有另外两个重要原因促使执委会不得不作出这样的选择。

    第一个原因是明王朝在这个时期因为战事频繁,对于军火的采购力度非常大。而历史上靠着卖军火给明王朝财的典范,当属葡萄牙人莫属。由于自身铸炮技术的落后,明末时期军中装备的红夷大炮,大部分都是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交易而来的,因为明王朝对火炮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的产能无法满足,他们甚至还做过中间商,将英国人的舰载加农炮倒卖给明王朝。除此之外,荷兰人也曾在这样的军火交易中分到过一杯羹,只是明王朝因为台湾问题和荷兰人交恶之后,双方之间的军火交易才停了下来。

    这些从葡萄牙人手中进口的红夷大炮外形虽然粗笨,但价格之昂贵也与重量成正比,动辄就是数以千计的银子。这么大笔的军火生意,执委会并不打算白白便宜了葡萄牙人。不管是军事科技、战术水平,还是对历史走向和关键件的把握,穿越众都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要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所向披靡的跨火商,恐怕没人能比这群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众更有资格了。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现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而且接下来还有二十年的仗要打,穿越众里早就有人叫嚣着要尽早把军火输出到欧洲,让白皮们杀得更惨烈一些,让他们无暇顾忌到东方的海洋控制权争夺。

    既然有贩卖军火的意图,这就牵涉到了第二个原因,也是军火生意中的重要原则绝不能将最先进的武器贩卖出去。在执委会对武器出口的远景规划中,出口型武器与自用型武器至少保持一代以上的差距,这样万一撕破脸客户变对手,穿越众的军队还能凭借武器优势保持足够的战场压制能力。

    这个代差原则还不仅仅只是针对未来的军火输出对象,对于穿越众自己在未来所要建立的军队,同样也得适度应用这个原则。

    穿越众未来几十年的扩张步伐之迅,肯定将是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景象,而军队的组织建设在这种加式的展中很难做到十分牢固,即便政工工作抓得再好,某些处于边缘地带的军队也难免有人会生出野心。但如果保持了武器代差,即便有人作乱也不会有翻盘的能力。除此之外,使用火器的军队对后勤的依赖性十分严重,只要掐断弹药供应,持续作战的能力就会急剧下降。在军火的制造和供应上控制住源头,也是有效控制军队的办法之一。

    出于这种控制目的,各种科技等级的武器都会按计划同步制造,分别使用。比如穿越众自己已经造出了后膛炮,那么就可以将技术含量较低的“海汉大炮”向明王朝进行出售。当穿越众的土著部队装备米尼式步枪之后,那么淘汰下来的老式燧枪就可以出现在军火出口的清单上了。

    出口军火其实还有一个比较隐晦的目的,执委会并没有公开对外宣布。这个目的其实也是执委会受到后世某些大火出口政策的启后才定下的,那就是通过不断有针对性的出口军火,削弱军火进口国的武器研能力,长此以往,对军火出口国就不得不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不管是武器的售后维护,弹药的提供,人员的培训等等,都将会严重受制于军火出口国。比如后世的南亚大国印度,被戏称为万火库,海6空主要武器基本全靠从不同的国家进口,其弊端不言而喻。自己搞个武器研往往长达数十年之久,等好不容易看着要出样品了,人家军火出口国就会很“适时”地推出生产成本低得多的同等级武器,让这种劳神费力的武器研不得不半途而废。

    这种军火科技上的控制到达一定的阶段之后,军火出口国与其客户之间便很容易达成军事同盟的关系,三不五时还可以找个“联合研武器”之类的借口,让进口国拿钱出来给出口国当科研经费。当然,出钱的人最后能到手的武器依然只会是留有代差的阉割版而已。执委会认为这种军事科技上的软压制比正面战场上的硬性对抗更为划算,挣钱之余也不用一直打仗,真要打仗的时候还可以拉上一帮小弟当炮灰,怎么看怎么划算。而这些出人出钱的弱势国家往往还会非常积极地对爸爸国进行各种姿势的跪舔,以换取能够在强大的军事同盟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些理念之所以没有公开布,也是执委会考虑到今后归化民的人数会越来越多,这种理论一旦传播开了,一方面不利于内部团结,另一方面也会对今后的军火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大的展方向讨论完之后,接下来便是处理一些技术上的细节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