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2章-《1627崛起南海》
第(1/3)页
陶东来皱眉道:“王汤姆是想以此为由跟清军开战?他打算怎么做?”
颜楚杰道:“王汤姆的计划是以特战团和海军北方舰队为主力,进入渤海海域对辽东半岛西海岸的清军据点实施打击,主要目标是盖州卫和复州卫两处卫城,通过军事打击阻断沈阳向辽东前线输送物资的通道。他还希望在这个行动中拉大明一起出兵,这样我们的部队进入渤海作战就师出有名,不用再顾虑大明的态度。”
陶东来听完之后缓缓摇头道:“我觉得不妥,就算我们把这两个地方打下来了,目前在辽东的兵力也不足以实现长期驻防,要嘛在当地大规模招兵,扩编驻军规模,要嘛就只能从南方调兵补充。但那样做就意味着当地会出现更大的军费开支,考虑到现阶段辽东地区的产出有限,就算占领了更大的地盘也没法获得足够多的收益来支撑维持统治所需的军费,这对我们而言其实是亏本买卖。”
“那攻而不占怎么样?从政治角度来说,如果能让大明出兵协同,或许这是一个对明廷展示肌肉的好机会。”颜楚杰见陶东来态度坚决,便又换了另一个角度进行劝说。
陶东来仍是摇头道:“按照以前的做法打完就走?但明军未必能接受这样的战略,他们如果答应出兵,肯定是抱着收复失地的念头,如果把那两个卫城打下来了,明军就未必肯老老实实地再撤走了,多半会选择在当地驻军。到时候有明军的据点杵在辽东半岛的咽喉要道上,不但是清军的眼中钉,今后也会变成挡在我们面前的绊脚石!到时候清军想再夺去这两个地方,我们管还是不管?”
对于辽东半岛的局势和海汉在当地的战略,在海汉高层内部其实也有好几种不同的意见,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对清国进行持续的军事打击。甚至连一向对军方意见比较支持的陶东来,对于是否应该在辽东继续主动展开作战行动也持保留态度。
军方的立场当然是希望每年都能在辽东安排一两次大的军事行动,在磨练部队战斗力的同时也可以消耗清军的实力,使其无法分兵去攻打大明,以达成牵制其兵力的目的。当然了,通过以战养战来增加军方的影响力,随着战争的进行逐步扩军,也是这类行动的附加效果。
但每次大规模军事行动都意味着天文数字的军费开支和物资消耗,即便是对于战争动员能力极强的海汉来说,要在遥远的海外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事也绝非易事。除了战事对于国际局势将会产生的影响之外,执委会也必须考虑很实际的问题,比如海汉能通过战事所获得的直接受益,钱财、土地、物产、人口……各种资源都会被计算价值,用于衡量是否值得开战。
在海汉目前诸多的海外统治区当中,辽东其实一直都被执委会作为“低价值区域”看待。这倒不完全是因为当地缺乏自然物产,而是综合开发成本和回报不成正比,需要向当地迁入大量人口才有可能实现海汉式的快速开发。但如果能在北方组织到大量人口,那又何必都迁去基础设施不全且随时可能爆发战事的辽东,迁到南方更为太平的统治区不是更好?
当初海汉军从山东跨海攻打金州,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对清军形成牵制,让大明能够得到喘息的机会,而这个效果的确已经达到了。但要继续增兵辽东跟清军一决高下,对海汉而言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即便打赢了,海汉在当地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和人口去占领更多的土地,而能够直接从战事中获得经济收益也是少得可怜。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执委会对辽东金州的长期战略是趋于保守,大部分人认为保持目前的军事对峙局面就是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样既能让金州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当地的基础开发建设,又可以节省下不必要的军费开支,同样能起到继续牵制清军的战略目的。
至于拉大明出兵,趁此机会向其展示实力等等,这样的目的在陶东来看来并非必要,预期收益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若是处理得不好,反而有可能会变成自找麻烦的局面。在大明眼中,海汉与清国在本质上也没多大区别,都是用武力强占大明领土的敌人罢了。退一万步说,就算海汉出兵把整个清国都灭了,那也不见得就能赢得大明的尊重和信任,反而有可能会被其视为最大的威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