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老二这才说道,“这个月,咱们连本带利息,账面是一千两左右,粮食也收了不少,今晚先发工钱,明日再分粮食。” 他拍拍工分册子,又说道,“我跟村长商量过了,虽然没到年底,还没有统一盘账,不知道一个工分算多少钱,但想必应该超过五文钱了。所以这一次就按照五文核算。” 村人们听得认真,心里小算盘拨的噼里啪啦,都在算自家的工分有多少,能换多少工钱。 李老二开始一家家报数,男人妇人老人,甚至孩子,所有工分都算在内,最后再汇总一个总数。 有的家里人口多,人又勤快,壮劳力多,当然工分就高。 有些人家人口少,自然分数就低了。 众人听得一会儿羡慕,一会儿唏嘘。 当然村里最耀眼的永远是李家,人口多,拿高工分的更多。 李老二满工分,李老四和陶红英紧随其后,赵玉茹和李老三都是壮劳力,家仁去读书前也做了大半个月的工,家义家欢都赚工分。 甚至是家安家喜也都做小伙计呢,老太太还带了佳音偶尔去田里薅草。 加上赵叔几个的工分也归拢到李家,这总分就有些吓人了,足足两千多分。 其余最好的一家也只不过一千分而已,简直是两倍多的差距。 这个时候,家家都开始后悔,怎么就没多生几个孩子。 人多好干活,好干活就好分银子啊。 很快,李老二开了银箱子,开始给大伙儿把工分兑换成银子。 有的人家换了五两,有的三四两,最少的是也有二两半。 李家这边占了大头,足足一百多两。 李老太当着村人的面前,就把几位老爷子的那份分了出来,零碎铜钱塞给老爷子们当零用,其余装了袋子。 “老哥,这银子给你们存着,以后寻到好木头,给你们打几副好寿材。” 赵叔几个赶紧拦着,“不成啊,当初说好了,我们吃穿都在你们家,这银子就该给你们家。” “是啊,”老太太笑道,“给我们家,我也做主了,留着买好寿材。” 老爷子们听得哭笑不得,村长也劝道,“你们就听安排吧,早打寿材是好事,放家里压着也镇宅。到时候一起打制,我和老伴也凑个热闹。” 村里其余老爷子也是纷纷问起,年岁大了,更重身后事,也更想多活几年。 第(2/3)页